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50字。
  《秋水》教案
  李章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 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二、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泾流、俟、望洋兴叹、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3、了解“非……则”和“见……于”等两种固定句式。
  三、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慨。
  四、 教学方法
  1、朗诵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因此应把阅读作为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力求使他们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以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的有关篇目及成语故事,开拓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
  五、 教学手段及课时安排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创设情景激趣(投影)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庄子》的文章《秋水》。
  (投影)板书:秋水
  (二)、解题(投影)
  1、文体介绍:本文选自《庄子•秋水》,标题是后人加的。《秋水》篇共七个部分,原文主要阐述了事物的相对性和人认识的有限性,本文节选自第一部分,通过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说明哲理。从体裁上说是一篇寓言故事。
  2、走近作者: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他出身没落贵族,曾为漆园吏,后因厌恶政治生活终身不仕,其学无所不窥,推崇老子学说,著书攻击儒、墨,他对现实和人生采取虚无和悲观的态度,主张无为,认为是非、善恶、美丑和生死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差别。主张摒弃智慧和认识活动,以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自由来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