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90个字。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wannaflysdl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方法导引]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学习本文应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疑难之处,
  [知识链接]
  1、 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孟子名言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习过程]
  一、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A级)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避不也。(患:_____________    _)
  蹴尔而与之(蹴尔:________________)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_____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________________)
  向为身死而不受。       (向:_______________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_____________    _)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奉:_____________    _)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B级)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