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00字。  《灯下漫笔》课堂实录2
  参赛选手:张武慧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一、导入新课(打开幻灯片)
  师:大屏幕上这个人,我们都非常熟悉,他是谁啊?
  生:他是鲁迅。
  师:鲁迅先生此刻在干什么?
  生:在抽烟。
  (生笑)
  生:在思考,思考中国的命运。
  师:对,84年前,春夏之交,一个乍暖还寒的晚上,鲁迅先生就这样在昏暗的灯光下兀坐桌前,他心系百姓,思接千载,思绪象脱缰的野马在现实、历史和未来的大漠中奔驰。一个个清晰的马蹄印留在方格纸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著名的《灯下漫笔》。同学们把书翻到78页。
  (多媒体打出课题)
  师:我们来看下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哪个字要特别关注?
  生:漫。
  师:这个“漫”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文章的什么信息?
  师:章莉,你来说一下。
  生:文章的表现形式,
  师:还有呢。
  生:还体现了他当时写的思想情感。
  师:恩,这个 “漫”字一个点出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随笔,还点出了象这样一种文体的取材是非常广泛。所以我们同学们下次学到这类文章,要从这两个特点去关注。
  二、检查预习,提出假说
  师: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去预习课文,那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思路。鲁迅先生的思维逻辑性很强,思路非常清晰,我们先来看看逻辑的起点在哪里,思维的终点又落在哪里?所经过的路径是怎样的?
  师:廖翰歆,你来回答一下。
  生:先银行——兑换钞票——慢慢引出归纳两个——中国人的奴性——对未来的见解和看法呼唤。
  师:更简洁一点应该是:
  生齐答:应是现实——历史——现实。
  师:我们来看相对应的段落
  (提问)
  第一部分现实(1—5)第二部分历史(第6—11段),第三部分现实(12—14)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很充分,下面再来梳理一下对课文的初步影响,根据你的初步印象做一个假说提出来,大家都说先生的课文都很难懂,今天我们就用提出假说,假说求证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也许是走进鲁迅走进作品的好门径。
  给出半分钟的时间,提出自己的假说。(可以讨论)
  (打出初读课文,提出假说)
  归纳学生的假说,板书在黑板上。
  生1:解读历史。
  生2、展望未来。
  生3:立足现实,  展望未来。
  生4:批奴性传统和人格。    批判奴性
  生5:批专制和暴政    批判专制暴政
  师:同学们预习得确实不错,从提出的假说可以看出对课文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的阅读是我们读书的重要方法,是我们所提倡和鼓励的,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也终究还是哈姆雷特,不是葛朗台,也不是贾宝玉。所以文章的主题中心还是一个。现在我们的假说已经提出,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一步步求证我们的观点。首先我们跳读课文,从文意上来求证我们的假说
  三、跳读课文,把握文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