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0字。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 探究荆轲的性格特点。
2、 探讨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的合理性、局限性。
3、 简要探讨现代侠义
教学内容:
导入:数英雄,论成败,古往今来,三言二语,难说明白。荆轲和秦王,这两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千秋功罪,今天 ,由在座的各位来评说。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最慷慨悲壮的行为之一,你认为文章中哪些段落写得最精彩?生齐答。
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富激情的声音朗读你认为写得最为精彩的文段。思考一个问题:荆轲有哪些性格特点?并依据原文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1:荆轲有哪些性格特点?]
(一)智慧(板书)
(二)勇敢 (板书)
(三)刚烈(斥责太子)
(四)侠义
……
师启发:荆轲和秦王无冤无仇,他为什么要刺杀秦王?
秦军破赵,逼近燕国,燕国危在旦夕,他为了报效燕国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见课文倒数第二段)
还为了报答燕太子丹,古代侠士为了报效国家,报答知己,他们重承诺,轻生死。
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种侠义精神?请同学们相互讨论,找出对应文句,简要分析。学生简析。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一诺千金!)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言出必行!)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怕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国赴难,视死如归。)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虽然失败,但仍英勇无畏。)
秦廷上的英勇搏杀,更是直接地表现了轲的英勇无畏。
……
师小结:这些都是侠义的表现,如果没有侠义精神,就不会有舍生忘死的刺秦行为。
师:对于这一行为,历史上很多名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今天的我们又会如何评价呢?下面我们展开讨论,来探讨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二:荆轲刺秦王是英雄行为吗?]
讨论话题:荆轲刺秦王是不是英雄行为?
讨论提示:(多媒体显示)
荆轲有哪些优点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