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当代诗的发展状况及三首诗作者的简历和创作特色。
2.把握三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2.探究式阅读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或深刻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和意义;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其中精彩的两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
二、解题
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三、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