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5310字。
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当代新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2、把握三首诗的内涵和思想。
能力目标:1、继续学习解读诗歌意象。
2、能从文本读出诗人的思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对生命、爱情富有哲理性的思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丰富而鲜明的意象含义。
2、理解诗歌中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点。
2、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说文学永恒的主题是什么?爱情和死亡。生命因为爱情而美丽,不朽的爱情往往又能超越死亡。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鬼情未了等等。关于爱情的诗歌很多,有人说地球上每一秒都会有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但是又有人说失恋会让人变成诗人。但是不管怎么说,爱是诗的源泉,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人的爱,都是诗歌产生的原动力。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舒婷的名作《致橡树》,看看女诗人的爱情观。
二、朦胧诗简介:
舒婷的《致橡树》是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作。同学们对朦胧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在80年代,这个词曾席卷中国大地。那是一个白衣胜雪的年代,诗人这个名字,比起今天的大牌影星、歌星都要闪耀几倍。每个大学都有诗社,到处流传着诗歌刊物甚至手抄本。各种流派的诗歌纷纷涌现,朦胧诗就是其中最激越的一支。为什么人们对朦胧诗狂热?大家看看这些诗歌便会明白。
(板书) 生活/北岛
网。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很精练,《生活》只有一个字,却带给我们极多的思考,复杂的人生似一张巨网,疏而不漏,美丽、丑陋、善良、阴险,都笼罩着网中的你和我。顾城的《一代人》可以说概括了朦胧诗人的心路历程,从十年动乱中走来,饱经了命运的捉弄,惯看了黑白颠倒的现实,他们的诗歌变得隐讳,多用连续的意象代替以前新诗明白如话的散文式风格,不再是政治抒情诗,而开始关注人的内心,诗歌开始回归人性的思考,同时对国家命运、个人遭遇进行反思,对社会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多读一些朦胧诗,老师曾抄写顾城的诗,抄了大半本,受益非浅。
三、整体感知:
曾经有人和我说,他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人互相理解,但又不被别人理解,他要求的我们看来是不合情理的,为什么要不被理解呢,不是说理解万岁吗?但前提是他们两人是互相理解的,只被一个人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唯一。沉浸在爱情中的男女往往如此执拗。大家心中憧憬的爱情该是怎样的模式呢?
让我们看看舒婷的爱情观
1. 伴随音乐示范诵读全诗。
2. 请同学将诗歌分为两层。第一层由开头到“不,这些都还不够”,否定的态度,第二层肯定态度,表达诗人新的现代爱情观。
四、具体分析:
请同学齐读第一层,思考:本层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各代表了什么?他们与橡树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