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一课一练
三 中国当代诗三首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
1.《错误》的作者是台湾诗人 ,诗中形象地刻画了 的形象,评论家称这首诗的特点是“ ”“ ”。
2.《致橡树》的作者是中国当代 诗派女诗人 ,她还有一首诗作,诗中热情讴歌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祖国,这首诗是 。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 。
二、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险峰(fēng) 胆怯(què) 容颜(yán) 敞开心扉(fēi)
B.跫音(qióng) 攀援(yuán) 单调(diào) 聊以慰藉(jí)
C.眷属(juàn) 接触(chù) 炫耀(xuàn) 痴情不改(chī)
D.山岚(fēng) 虹霓(ní) 雾霭(ǎi) 硕大无朋(s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严厉 盛气凌人 寂寞 青天霹雳 B.威仪 长年累月 帷幕 杨花柳絮
C.放荡 厉声呵喝 即使 既往不纠 D.泉源 真诚致意 劈柴 一如继往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朦胧诗是中国现代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B.舒婷、顾城、海子等都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家。
C.诗歌可以分为旧体诗和新诗,古代诗歌都是旧体诗,“五四”以后的诗歌被统称为“新诗”。
D.从总体上说诗歌在所有文学题材中是思想内容最抽象的一种。
4.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节仅两句话就点明了“游子”与“深闺”的主题,以“莲花的开落”比喻女子红颜的消退。
B.“东风不来”是“三月的柳絮不飞”的原因;“跫音不响”是“三月春帷不揭”的原因。这些诗句点明了闺中有待人这一主题。
C.第二个诗节中的第三句点明了时间——向晚,地点——青石的街道,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
D.“错误的美丽”这一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引人同情,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5.对《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莲花”、“柳絮”、“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形成了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第二节以连续几个比喻刻画了少妇寂寞、闭锁、清幽、闲适的心境。
C.第二节极力渲染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候和期盼。其实,春天早已来了,但因为人没有来,所以在她眼中“柳絮不飞”,“春帷不揭”,春天因为人物的感情而失去了光彩。
D.这首诗首尾呼应,把情境寓于故事情节中,结构严谨,耐人寻味,有着较高的审美趣味。
6.对《致橡树》一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实际上是一种象征,即男性阳刚气概和女性柔韧的气质。
B.爱情也需要牺牲,需要代价,就像泉源送出慰藉,险峰衬托威仪。
C.诗人借“橡树”和“木棉”这两种意象驳斥三种爱情观:一种攀附的,如凌霄花之于高枝;二是单方痴恋的,如痴情鸟之于绿荫;一种是奉献的,如泉源、险峰、春雨、日光。
D.我国古典诗歌,大量使用对偶句。《致橡树》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既有古典的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奔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