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500字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教案:
  文言文阅读(散文)
  从06年以来,古代散文开始在高考中崭露头角,经过几年的发展,古代散文逐渐受到了高考命题专家们的青睐。09年高考18套卷子中,8套都考察了古代散文,与史传散文平色秋色。古代散文包括古代叙事散文、古代写景记游散文、古代议论性散文等 在二轮备考时,应该注重此专题的命题规律和解题的技巧。
  2009年《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一、实词的判断方法。
  《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虚词的判断方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 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但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 (《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