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50字。
才有梅花便不同——诗词鉴赏说咏梅
是不惧风霜的一派气节,是赛过百花的一抹清丽;是挺立严寒的一种意志,是与世无争的一片高洁;是与月相伴的清雅,是伴雪而生的芬芳;是清纯秀美的寄托,也是孤独心事的低诉;是独傲世间的勇气,也是苦苦绽放的思念。可柔、可刚;亦柔、亦刚,这便是梅花,古往今来,在千万诗人的笔墨中,蘸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浓淡,不同的爱恨情怨。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明朝田汝成诗:“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枝独先天下春。”宋林逋:“众芳摇落多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寥寥几句道出梅的风韵。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唐朝诗人来鹄《梅花》诗:“一花香千里,更值满枝开。”齐已的《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宋代陈亮的《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形象刻画梅花凌寒独开的坚贞品质。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在无数的咏梅诗中,更多的是借梅抒怀。唐朝李商隐少年早慧,科第早登,然而后来受到一系列打击流落异乡。当他看到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遗憾之余便怨恨起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这不正是诗人不幸身世的写照吗?王冕在《白梅》式中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苏东坡的咏梅诗:“寒心未肯随心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借此抒发傲视权贵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明徐渭屡试不中,痛苦绝望中借梅抒发哀怨:“雪压烟迷月又蹉,前村昏暗月增坡,梅花也自难主张,数尽寒梅耐尔何。”读来令人心醉。
梅与雪常在诗人笔下结上不解之缘,唐朝诗人张谓《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早发,而且写出梅花晶莹洁白如雪。南朝王筠诗曰:“翻光同雪舞,落素混水池。”写大雪纷飞,而梅花与之同舞。北周庚信的《梅花》诗:“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王安石的《诗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更是令人拍案称绝。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了脍炙人口的咏梅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气势磅礴,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抒发了革命豪情,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
咏梅诗词鉴赏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咏梅而扣住一个“探”字。惜花心懒而独爱梅者,梅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