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二首》备课资料
整理、改编:仪征中学 林依然
1924年底,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央同意偕夫人杨开慧从上海党中央机关回湘疗养。次年2月,同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回到家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着手研究农村状况,发动农民革命斗争。几个月之间,湘潭西二区银田寺、韶山一带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显示了相当大的声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8月28日,由于韶山大恶霸地主成胥生告密,军阀省长赵恒惕电示县团防总局派快兵逮捕毛泽东,在湘潭。韶山党组织和群众帮助下,他离开家乡秘密来到长沙。9月上旬,与庞叔侃等间道入粤。毛泽东逗留长沙期间,曾重游了旧地橘子洲。
《毛泽东诗词选》电子版第一版序(节选)
毛泽东的诗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壮阔,其挥写的常常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宏伟场面。历来的诠释者都是在强调其辽阔之中的“革命乐观主义”,但如果仔细读一下,字里行间却也常常流露出一种曹孟德的“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的隐隐惆怅。例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萧瑟秋风今又是”。数一数,他用得最多的字是“万”和“苍”,也许这正是他的人生哲学“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叹息吧。
写古诗最难的是写现代题材。记得小时候跟蔡先生学古诗,写来写去总不外“闲行阡陌上,万里碧云长”,“半斜夕阳下,醉卧古松旁”的老气横秋诗句。要写现代题材吧,“万丈高楼平地起”,“车水马龙运输忙”则太打油,而郭沫若的“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则叫人哭笑不得。毛泽东诗词中最成功的一点,则是用古体诗及大量典故来描写现代题材。试看“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更有许多“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雄关漫道真如铁”等的战争题材。
纵观毛泽东其人,为政似朱元璋秦始皇,诗词偶如曹操,这些都很可理解,但有一个唐朝诗人对毛泽东诗词的影响似乎更大,这就是既非帝王将相,又非政坛沙场风云人物,只活了二十七岁的一介书生李贺。“一唱雄鸡天下白”源于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前者在平仄及炼字上比后者更佳),“人生易老天难老”或“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是出自李贺的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李贺与毛泽东都是既不信鬼神或藐视鬼神,而诗作中却充满了鬼神之气的矛盾人物。
毛泽东喜欢借用别人的诗句,这一点使古典正统先生们大为反感,因而贬其诗词为“抄袭”。而实际上这些借用之句都有许多神妙之处。例如前面所讲的李贺诗句,还有“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见李贺句,或薛昂夫“春若有情春更苦”),“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东临碣石”)。其引用之句恰到好处,而炼字常比原句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