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3课时,约7480字。
毛泽东词二首
毛泽东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沁园春·长沙》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采桑子·重阳》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景的宏观概写之内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
    2. 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
2、点拔串联法

  重点、难点
    1.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课内美读成诵。
二、 朗读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课堂教学环节
一、导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老而弥坚) 。 

二、了解文体和背景知识。
    1.这是一首词。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诗余”(如《草堂诗余》),“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乐府”(如《东坡乐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