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积累与运用(14分)<br>
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任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共10分)<br>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r>
②          ,直挂去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br>
③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r>
④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r>
⑤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br>
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四字成语,如     、<br>
       。<br>
⑦乐观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你“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你完全可以依靠这笔财富走出困境,到达“           ”的新境界。(陆游《游山西村》)<br>
2、下面的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任选4处提出修改意见。(4分)<br>
有人推测“非典”是从野生动物而来。无论这是否被证明是事实,①中国人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必需转变。②野生动物的生活范围和人类的可能不同,③和人类处于相对隔离,因此野生动物身上所带有的病菌对于人类而言常常是外来物种;而人类及其家养动物身上所带的病菌对于野生动物而言也有许多是外来物种。④人类越来越严重地侵蚀到野生动物的地域,⑤其结果是给人类带来野生动物疾病,同时人类也给野生动物带去疾病。非典可能就是自然对人类任意饲养、利用和吃野生动物的惩罚。<br>
<br>
<br>
<br>
二、文言文阅读(8分)<br>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3-5题。<br>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br>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br>
A、或:①或王命急宣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br>
B、良:①良多趣味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br>
C、属:①属引凄异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r>
D、故:①故渔者歌曰  ②既克,公问其故<br>
4、文段中从侧面来烘托三峡高峡窄的句子是              。(2分)<br>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br>
<br>
三、现代文阅读(48分)<br>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22题。<br>
(一)<br>
敦煌风蚀地貌地质遗址位于甘肃、新疆、青海三省交界甘肃一侧的后坑附近,是由成千上万个陡峭土丘组成,规模之大,世界罕见,是当今世界风蚀地貌的奇观。<br>
敦煌风蚀地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敦煌后坑一带处于青藏高原北缘脚下,由此向北有一片天然凹地(安西-敦煌盆地),一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内陆河――疏勒河,由东向西流经安敦盆地、敦煌后坑,最后消失在罗布泊。180万年前,敦煌后坑一带,沿着疏勒河水系形成的东西长、南北窄的内陆湖泊沉积,沉积物以泥质沙岩、沙质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砾石沉积。受第四纪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地壳逐渐抬升,后坑一带湖水干涸,湖泊沉积形成的黄土地层暴露出地面,就像一块厚厚的“黄色地毯”铺在“丝绸之路”上。当北风顺利地通过平原地带,遇到这块“黄色地毯”时,它强劲的风力就像一块利刃,沿着岩层节理猛烈“切割”,将其“切”成南北方向的纵沟、纵块。夏季到来,通过河西走廓的东风也大显威风,将“纵块”拦腰斩断。就这样,平坦的“地毯”被冬季的北风和夏季的东风侵蚀成颇具规模的沟谷、高矮不等的土丘。<br>
敦煌风蚀地貌不同于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又名白龙堆,其名源于维吾尔语,意思是劲风雕琢出的垄槽。雅丹地貌是西北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是由定向风沿干涸湖底或阶地裂隙风蚀而成。在长期风蚀过程中裂隙逐渐扩大,使平坦的地面形成与主风向平行排列的“鳍形”垄脊和宽浅的沟槽,造成地面支离破碎。敦煌风蚀地貌则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它的规模更大,不仅包容了雅丹景观的特点,而且还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各种“风蚀塔”“风蚀丘”“风蚀堡垒”“风蚀柱”等多彩的造型。<br>
敦煌风蚀地貌景观是宝贵的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光价值。现在当地已建立起“敦煌市雅丹地貌景区保护管理处”,开始了旅游业务。<br>
6、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br>
A、风蚀( shi )       B、湖泊沉积( bo )<br>
C、镶嵌( qian )      D、淋漓尽致( lin )<br>

2003年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积累运用(30分)
1. 根据文意或拼音填字。(3分)
青藤书屋布局奇巧,别具    心。进入大门,只见疏竹数竿迎风摇曳,红花几簇(zhàn)    开枝头,葡萄架上一片葱茏,小径两侧兰草如丝,使人感到生   意然。
2. 从下列8句中任选6句默写。(12分)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里赴戎机 , 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__  。
(7)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  
3.引用诗句填空。(3分)
  李老师说:“真正的阅读,应当是读者与作品的亲密接触,真诚对话。”语文课上,她从来没有昏天黑地地讲解,居高临下地灌输,而是以首席读者的身份与我们平等探讨,携手走进文本,陶渊明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
4.下列三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小学,初中语文课文除外)
例:《红楼梦》葫芦僧断案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 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      
5. 镜湖中学初三(8)班的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浆》。他们对作文进行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近名人”等小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有栏目的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语句有语病,找出一处并修改。(2分)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斗中,无数英雄无畏的医务工作者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泪的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仿照下面画线句中的一个,再写一个句子。(4分)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2003年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一、积累运用(20分)
 1.按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填一句。(10分)
  (1)————,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腕楼饯别校书叔云》)
  (2)————,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三首》)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5)今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乎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6)古诗词中有不少含“草”字的句子,请写出一句(课内外均可)。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6题。(10分)
  ①真没有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班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乎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振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③[a)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b)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 的一族。[c)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d】这无异于是民族精神的自杀。[e]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f)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 踵。[g)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④罗马废墟,一个千古流传之绝响,一个万世不灭之辉煌。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倾(  )  (2)亘(  )
 3.文中第②段有两个错别字,用横线在字下标出,将正确的书写在下面字格中。 (2分)
 4.下面的句子是从第③段中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应在[ )句和[ )句之间。(2分)
  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5.文中加“一”线的部分是对偶句,也叫对仗。根据其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2分)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人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一——————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6.罗马是座古城,在其历史上有许多优美传说、重大事件、著名人物,请任选一个作答(只需写出传说、事件的名称,人物的名字)。(2分)
二、阅读(50分)
  (一)

宁波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听记题(10分)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 李博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B) 李博生的作品都作为国宝级礼品,赠送给尊贵的外宾。
  (C) 李博生的玛瑙作品《无量寿佛》曾荣获百花奖的金杯奖。
  (D) 李博生从事玉雕工作已经45年了。
  2、李博生说自己的工作是_________,去除玉石的瑕疵。李博生在雕琢玉石,玉石也同时在__________。(2分)
  3、明明可以打100分的作品,为什么老工人评委却给他99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李博生能在30岁的时候就进入顶级玉雕大师的行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10分)
  5、现代诗文(2分)
  ①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________,在高傲地飞翔。
  ② 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
  6、古代诗文(6分)
  ①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
  ④ 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描写春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2分)
  ① 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的甬剧《典妻》是根据柔石的小说《___________》改编和创作的。
  ②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 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本题为加分题,每写对一组加1分,加满2分为止。)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处世金针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受害的,公论家□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选自《最先与最后》)
  8、这两段文字由《韩非子》中的话引出议题,即由“赛马”联想到了中国人的_______。(2分)
  9、把“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作为处世态度,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2分)
  A、 对“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都持肯定态度。
  B、 对“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都持否定态度。
  C、 对“不为最先”持肯定态度,对“不耻最后”持否定态度。
  D、 对“不为最先”持否定态度,对“不耻最后”持肯定态度。
  10、填入文中空格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
  A、因为 从而 才
  B、如果 因而 便
  C、尽管 并且 就
  D、既然 而且 也

2003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3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

一 (18分)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风华正mào (   )   心旷神yí(   )  chí(    )名中外
 2.用诗歌原句填空。(每句1分,共6分)
  ①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②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③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④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3.选出有语病的一项。(2分)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答[  ]
 4.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2分)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B.《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C.《故乡》《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答[  ]
 5.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答[  ]
 6.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二(57分)
 阅读《窗》选段,完成7—10题。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 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