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30字。
  《爱莲说》教案
  教材:选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 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5.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创新目标:⑴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⑵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⑶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感受“莲”美丽的形象,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我们都知道莲花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例如,杨万里有诗《小池》中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为高清形象的象征,荷花清洁无暇,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更有人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莲花的传世佳作——《爱莲说》,它的作者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板书    爱莲说)
  二.了解作者和体裁:
  在学习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1)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移居庐山莲花峰,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故后来的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而“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对事对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在这里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
  三.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
  要求:标明字音、划分节奏,掌握重音,语气等。
  通过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学生指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作点评。
  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四.细读,解析课文
  1).从内容上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重墨地描绘了莲花的美,也就是自己爱莲的原因。
  2)翻译第一部分: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蕃”: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不译)
  3)解析第一部分: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爱莲花呢?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