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有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醴陵市孙家湾中学 邹志红
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阅读方法,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入手,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二、认识菲利普夫妇十足的拜金主义思想,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的体会。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课件。
2、学生借助工具书等参考书籍,利用教学课件的“字词过关”、“有关资料”环节自学课文,写出“初读印象”,圈点疑难之处。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从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引入。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
二、字词目标自达检测。
(正音)拮据 煞白 流氓 褴褛 哆嗦 牡蛎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菲利普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2)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
(3)菲利普夫妇最后盼回了于勒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
3、自学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四、探究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及课文主题,思维训练与发展。
1、学法指导:点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揣摩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2、讨论人物形象,探究学习。
出示学习问题 1、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哪些?
2、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
3、从情节、人物入手,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五、指名学生总结全课,达成意义建构。
六、检测与迁移。
1、于勒是希望,还是幻灭;是福星,还是恐怖;是兄弟,还是路人。这一切,对菲利普夫妇来说,决定于一样东西: ,在于勒身世的三次变化中,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发生了三次变化,在这变来变去的过程中,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 。
2、于勒终有一天发了财,他会回来和菲利普夫妇同住吗?为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