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 陈春燕
内容摘要: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认知世界的桥梁,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感其情,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情感意韵,培养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关 键 词:多媒体运用 古诗教学 声韵美 形象美 意境美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优秀的古典诗歌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她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块艺术瑰宝,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随着党中央“宏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口号的提出,全国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掀起了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潮。《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更引起中学语文教师对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视,《新课标》对中小学各阶段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列出了具体的篇目,对古诗歌的学习也不只是停留在背诵积累上,而是明确提出:“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情趣”。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大量古诗词的背诵如何落实?如何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欣赏水平?这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传统做法是教师硬性规定,按时检查,这种做法对学习自觉的,基础好的,记忆力强的学生有效,对各方面较弱的学生无疑像一石沉重的大石头,使他们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哪里还能欣赏审美呢?就连应付检查都怨声载道,久而久之,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结果是放任自流,规定就如同一纸空文,根本就无法实施。
如何改变现状?当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学生有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和巨大热情,愁什么学不好呢?所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是声、光、电、图等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可以弥补中学生由于知识面窄,生活经历有限,表象储备贫乏而造成的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离现代生活较远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的感知和理解的不足,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认知世界的桥梁,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感其情,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情感意境,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