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题式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天津一中:王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成了人们一致关注的呼声。语文创新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受到重视。作文创新主要指文章要有新月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构思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总而言之,文章要有新意。
顺应创新教育的潮流,教育部有关高考、中考的改革政策相继出台,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开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写作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语文高考、中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表现在作文上就是要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而话题式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中考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它正是作文创新教育精神的话题,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感悟,引出联想、想象,自拟题目,一题多体,一题多作,不限文体,真正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的思考和发挥。话题式作文鼓励创新,切中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说话题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限制性小,开放性大,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命题或半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进行习作。这种条条框框限制太多的作文教学,使作文投入缺乏创新,往往造成作文千篇一律。这种模式化,近乎封闭型定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写作的欲望被压抑。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减少限制,扩大开放,进行创新教育。话题式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尝试。话题式作文从题目到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耳目一新,体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它减少了限制,扩大开放,是一种开放型的作文教学。其开放性表现在:
1、立意上,学生可围绕一个话题,多角度立意。教学中可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运用求异思维,突破陈旧的写作模式。学生可以自由设计自己的创意,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写出对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分析、探索事物的规律,做到立意独特,别开生面,写出新内容,新思想,新见解。
2、选材上,选材范围极为广泛。从自然到人类,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现实到幻想,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等都是选材的范围。与传统选材相比范围由小到大,要求由具体到开放。选材上的开放,能引导学生深入多彩的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从而能从众多素材中选择典型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材料,这也是创新的前提。
3、文体上,即文体不限。放开学生于脚,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畅所欲言。同一话题的作文,学生可以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戏剧、科幻小品等各种文体。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符合文体特点的各种表达方式。文体的开放为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