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70字。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1—7课)练习设计
  漳州双语实验学校
  (第一课)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翻译下面句子
  (1)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2)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3)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把拐杖插在一边去除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让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来见子路。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把遇到老人的事情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子路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已经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使自身不受玷污,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职责,至于我们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3)因为洁身自好是消极避世的做法,没有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心。
  (第二课)
  一、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1),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2)家(3)者,所谓立之斯立,道(4)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注释】(1)知:通“智”。 (2)邦:诸侯统治的地区。 (3)家:卿大夫统治的地区。 (4)道:通“导”。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老师治国齐家的学说,就像所说的:要立就能立,引导就遵行,招绥就来附,举动皆适中
  ②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您是因为尊敬吧,仲尼难道真比您还贤能吗?
  2、文中子贡是怎样评价孔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老师是不可及的,就像天是不能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
  二、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1. 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 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三、子之武城,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 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 '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 之耳.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 "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 体分别是什么?(2 分)
  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