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80字。
《雨霖铃》课堂实录
高二语文备课组 杜娟娣
教学目的
1 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这苦痛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期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人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三、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四、词内容介绍: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离开都城汴京(现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五、整体感知全词:
1、学生集体朗读本词。
2、学生回答本词的情感基调:哀婉、伤感、凄清
3、指导课文朗读。
六、具体理解词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秋蝉凄切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场暴雨刚停息下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