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990字。

  先秦诸子选读
  左辉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选文,积累文言字词句和写法方面的知识。
  2、较为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单元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句
  2、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单元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积累
  单元教学过程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
  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
  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板书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前三小节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一)研习第一小节
  1、一生朗读
  2、对“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二)研习第二小节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5)之:与。(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 
  明确: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研习第三小节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2)殆(dài):危险。(3)趋:快步走。
  (4)辟(bì):通“避”,躲避。
  明确: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一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
  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三、小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