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10字。
《这思考的窑洞》教学实录及教案
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佩如
内容: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4《这思考的窑洞》教学实录
授课班级:汕头市华侨中学高二(1)班
授课人: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佩如
上课时间:2009-10-20
上课地点:汕头市华侨中学科学楼五楼电教室
(多媒体展示窑洞图片1)
师:请大家看看图片,这是什么地理风光呢?
生:黄土高原。
师:对,这就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风光,这里看似一片荒芜,没有人烟的样子,其实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里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纯厚的黄土高原里走出很多伟人呢!
(多媒体展示窑洞图片2)
师:他们就是住在这种依山而建的一孔孔、一排排的窑洞里。在陕北延安,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跟着中国当代以写红色经典著名的散文家梁衡来近距离地接触这窑洞。
(板书课题《这思考的窑洞》)
师:大家看看这题目,窑洞本身不会思考,而作者却感叹“这思考的窑洞”,这里面有怎样的内涵?试结合课文第1—3段作出解释。
生:(齐读课文第1—3段)
师:请同学来说说题目的内涵。
生1:我认为是作者在思考。
师:对,窑洞引起作者的思考。(板书:引人思考)
(多媒体出示游人观赏窑洞的图片)
生2:我觉得是有人住在窑洞里思考。
师:很好,有人住在窑洞里思考。(板书:居住的人思考)那从第1—3段我们发现有一个人在窑洞里思考,那就是……
生:毛泽东。(多媒体出示毛泽东在窑洞思考的图片)
师:是的,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前前后后呆了10来年,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他在窑洞里思考的情况。
师:大家先看看第4段有什么作用?前面写窑洞,接着要谈到人了,不能跳得太快,应该有……
生:过渡段。
师:过渡段的作用是……
生:承上启下。
师:是的,这是结构方面的作用,还有内容方面的,请看关键句“在中国,有两种窑洞,一种是给人住的,一种是给神住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需要偶像,眼前这土窑洞里甚至连一张毛泽东的画像也没有,但是五十年了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因为这窑洞里的每一粒空气分子中都充满着思想。”土窑洞里没有毛泽东的画像却能引人来膜拜,这说明毛泽东思想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神”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神奇的思想怎么来的?
师:(多媒体出示)第5段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先后住过四处窑洞”,正是这个时期奠定了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最终胜利,延安的窑洞在其中起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