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20字。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3.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知道这是谁的诗吗?(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前面是对项羽卓越功业的钦佩,后面是对其败亡的叹惋)。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早年立志随叔父起兵,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然而最终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面对楚歌其洒泪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叹天灭已,真的吗?有人说是其性格,是其在鸿门宴上一失足酿成了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结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学名篇《鸿门宴》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20岁以前在父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20岁后外去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42岁时正式动笔写《史记》,中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55岁终于写完,不久死去。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三、时代背景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