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50字。

  《雨霖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春霞                   学校:滦县二中
  学 科 语    文 教 材 名 称 高中语文必修4
  课 题 雨 霖 铃 年 级 高 一
  教
  学
  设
  想 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词的内容、把握和体验情感作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学
  情
  分
  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明确让学生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采用诵读法,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鉴赏意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 鉴赏意象,分析意境,体会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难点: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主要
  教学
  方法 情境渲染法、诵读法
  教
  学
  时
  数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江1、播放歌曲《送别》
  2、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放飞思绪,回顾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词。
  1、学生听时可小声哼唱。
  2、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诗词,同学之间可以互通有无。 1、利用音乐渲染气氛
  2、利用以往知识,引起学识的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