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7、短文两篇
广州市骏景中学 杨凌芳
教学目标:
1、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 背诵并默写课文。
3、 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
2、 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的方法记寓景于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的方法记寓景于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字词,了解大意。2、查找陶弘景、苏轼的有关资料。
老师:准备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中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思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师: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写下了大量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中书》。2、简介作者(教师作适当补充)3、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1、范读课文。2、让学生朗读:先自由读再齐读。3、疏通文意。重点理解: ⑴ 交辉   ⑵ 歇  ⑶ 颓   ⑷ 与⑸ 康乐  ⑹ 沉鳞3、背诵课文。⑴ 分组背诵。   ⑵ 抽查背诵。⑶ 齐背课文。 1、听读,注意句子的节奏。2、朗读课文。3、学生先分组自学,再集体交流。4、练习背诵。 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了解大意。培养自学能力。
三、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1、文章是怎样描绘秀美山川的?(见板书)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能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了解写景是角度的转换和行文思路,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2、体会作者情感。 在赏析的过程中要背熟这些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思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师:同学们对苏轼了解多少啊?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苏轼的故事或传说? 2、师补充:苏轼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由于他在仕途上履遭贬斥,因而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佛老思想。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4、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2、对照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1、范读课文。2、让学生朗读:先自由读再齐读。3、疏通文意。重点理解: ⑴ 念   ⑵ 遂  ⑶ 相与   ⑷ 空明⑸ 寝盖  ⑹ 但3、背诵课文。⑴ 分组背诵。   ⑵ 抽查背诵。⑶ 齐背课文。 1、听读,注意句子的节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朗读课文。3、学生先分组自学,再集体交流。4、练习背诵。 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了解大意。培养自学能力。
三、品味、探究文章内涵 1、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什么特点?(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对月光的描写:月光如水2、作者怎样写夜游的?(见板书1)3、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后有什么变化?(见板书2)4、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