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分内容分析和练习两部分。约7138个字。
27 短文两篇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文题解通]
◎导读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古往今来,山川景物,日月草木,曾勾起文人几多的情怀?吟风弄月与其说是对自然的讴歌,还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礼赞。大文豪苏轼活得何等旷达通脱!原本仕途不畅,屡遭贬谪,庶几有性命之虞,但是,只要活着,他就不放弃机会,就要拥抱自
然造化的一切,生命不在于时间的短长,而在于质量和过程。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潇洒?试问,庸陋之辈可有此般兴致与襟怀、情趣?“酸”否?“邪”否?只有走进去方能体味。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作者
陶弘景(452—536),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名著称,而他的成就最大。少时博通经史,才气俊发。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熙宁四年(1071),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外任。元丰三年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一生有大半时间处在新旧两党的斗争漩涡中,屡遭贬谪。他不赞同变法派的激进措施,也不像保守派那样顽固守旧,所以政治上始终不得意,屡遭排挤打击。但他能够一贯保持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苏轼一生著述甚丰,今存散文七十三卷,存词三百余首,诗二千七百多首。其诗想象丰富,比喻繁富,好发议论,理趣横生,风格豪放奔逸。其词题材广泛,以清破艳,以刚破柔,豪放雄健,兼有婉丽、悲怆、恬淡等特征。有《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东坡志林》等。
◎背景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黄州做一个闲官,结识了也被贬到黄州的张怀民。他们满腹才情,有着凌云壮志,怎奈世事无情,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同病相怜,只好用清风明月消磨时光。当诗人夜晚闲来无事,“解衣欲睡”时,忽见窗外皎洁的月光,不由得触动了诗人的心绪,而这异样的感觉又能说与谁听呢?或许只有同病相怜的人才知晓吧。于是诗人欣然起行,往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同赏月。
[知识览通]
◎语音
弘(hóng) 颓(tuí) 能与其奇者(yù)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停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解衣欲睡——
(7)欣然起行——         (8)步于中庭——
2 、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 、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照以海滨之月 。   D 、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 、文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盖/竹柏影也     D、庭下/如积水空明
4、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①文中描写动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①夜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游的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夜游的心情是_________④写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抒发的感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辨析下列多义词。
(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欲: 实是欲界之仙都——
     相与步于中庭——           解衣欲睡——
(3)自:自康乐以来——        (4)至:至于夏水襄陵——
     自非亭午夜分——           遂至承天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