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短文两篇
山东省寿光市王高一中 刘广福
☆目标聚焦
1、朗读、背诵、默写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发挥想象力,将两文改写成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4、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要领提示
朗读直至背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要引导学会在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精练,在读中想象作者为我们展现的精美画面。在课文前的导读中就告诉了我们两文语言的特点:《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在学这篇文章时,就要让学生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他们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理解作者在写景中所蕴含的感情是本文的难点。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适当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只有知道了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理解他看到眼前景物的所产生的感情。陶弘景远离尘世,虽有时也尽尽他的“山中宰相”之责,但他终究是个隐士,好神仙之术,爱山水。他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有如此雅兴,看到眼前这大好山河,他怎能不为之感慨,为之诗兴大发,写下这篇千古美文,表达自己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苏轼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教学设想
两文都是写景名作,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而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