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3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精彩演练
  【基础攻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月色入户()⑵欣然起行()⑶念无与为乐者()
  ⑷盖竹柏影也()⑸藻荇交横()⑹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B.念无与为乐者心乐之
  C.但少闲人如两人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相与步于中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摘自《郑州晚报》)(    )
  A.小斋幽敞明朱曦B.提灯的萤火虫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D.慈乌夜啼
  4.把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D.念/无与为乐者
  6.下面对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中无论叙事、写景、抒情都紧扣“闲”字展开,“闲”是本文的文眼。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创作于作者被贬至黄州期间,同期还写了流传千古的散文《赤壁赋》和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课文记叙了作者和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D.课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风格清丽沉郁、哀婉凄切。
  【重难点突破】
  7.课文中哪些句子表露了作者的情怀?请找出来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

  9.结合课文和写作背景,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结合下边的链接材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