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7140字。

  开原高中2010—2011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从审美的公正性意义上说,通俗文学未必比一般的纯文学更缺少美的内涵和表现力,有时往往相反,通俗文学的创作由于较少考虑社会的价值承担,较少顾及历史内涵的博大精深和思想维度的宏阔精彩,倒可以一门心思在审美方面作更机巧精微的营造。君不见,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小说居然可以将每一章回的题目都设计成精美华丽的词句,前后又能互相连贯,通篇的题目即构成一阙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长调,这样的审美情趣和美学格调在—般的文学创作中何曾得到体现,又何曾会有人设想到!人们一般受文学研究会等新文学作家群体观念的影响,以为作为当时通俗文学代表的“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充满着低级趣味,其实其中很多作品出自饱读诗书、擅长词章的文人,所显露出来的文学才情和审美情趣往往并不比新文学作品差多少。郁达夫、张资平自述都曾是受到这派通俗小说家的影响而走上文学道路的,并且回忆说,“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有些精美的词章、感伤的情境,例如“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客南浦,伤如之何”之类的描写和吟唱,都曾使他们形成不同程度的感动。这样的描写和吟唱固然有陈词滥调无病呻吟之嫌,甚至不排除某种做作和卖弄的成分,但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新文学的创作即使有也还相当粗糙的情形下,这样的通俗文学作品在审美方面毕竟技高一筹。有必要说明的是,通俗文学家中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情趣不俗、文笔优美者,琼瑶的言情小说所营造的情感之美、情境之美和情性之美,有时候比她的小说情节更能打动人,也更加使人入迷。因此,不能将地摊上到处摆放的报道和渲染凶杀、强奸案侦破过程的那些个东西等同于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在审美格调和艺术风貌上有时候并不弱于一般文学。菲德勒曾经将通俗文学概括为流行文学,并顺手将流行文学与民间文学作了原则的区别:“流行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区别在于它抛弃了诗情画意。当代流行文学的基本表达方式是散文而不是诗歌;来源于世俗而非宗教故事;它以城市,而不是以野外大自然世界为背景;它是工业的,而不是农业的副产品。”如果不作出努力,将金庸、琼瑶以及其他一些杰出的通俗文学家的畅销作品与菲德勒所说的“流行文学”区别开来,那么菲德勒的这番表述拿到中国来简直有些荒诞不经。               (选自朱寿桐《为学与人生十五讲》)
  1、下列不属于通俗文学的审美特点的一项是(    )
  A、作品较少考虑到社会的价值承担、历史内涵和思想维度。
  B、作品的题目词句对仗工整,语言精美华丽,意义前后连贯。
  C、作品的语言文雅华美,体现了作家的文学才情和审美情趣。
  D、作品中体现了伤感、婉约的情趣或是惩恶扬善的道德理想。
  2、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评价菲德勒观点“有些荒诞不经”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一些杰出的通俗文学作品并不缺少诗情画意。
  B、有些优秀的武侠小说常以野外大自然世界为背景。
  C、有的杰出的通俗文学如“财经小说”的背景是工业社会。
  D、有些优秀的言情小说可能既是工业的也是农业的副产品。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通俗文学可能比一般的纯文学更具有审美的内涵、艺术的表现力和精巧的营造。
  B、人们对“鸳鸯蝴蝶派”作家持有成见,认为他们的作品充满低级趣味,有失公允。
  C、对通俗文学作品所具有的陈词滥调、无病呻吟、甚至做作和卖弄的特点应该具体分析。
  D、有些通俗文学作品并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而是用不俗的情趣和优美的文笔感染读者。
  二、古文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30分)
  童贤母,姓罗氏,宁海童处士释卿妻也。罗为县旧族,贤母少丧亲,姿端厚,有识度,年十三归童氏。时处士之祖母高年而父母皆老,贤母事之孝敬雍顺,治产业习女工甚得归道,舅姑喜,家政一任之。祖母晚病,手足痹不 能举,溲恶或时污床席,贤母躬抱持洗涤。饮食必执匙箸以进,久而不懈。祖姑心德其所为,每私祝曰:“吾苦新妇无以报,愿汝有子有妇,咸若汝之孝敬。”
  贤母有知能,遇女妹及族人亲戚皆有恩。祖姑及舅姑卒,相夫奉丧葬於内外,粗细指画经综皆有方略条理。既而家浸盛,生四丈夫子。子长,各有才智,好学问;训以礼义忠厚,尤有母道。及处士蚤世,诸子长,娶妇生孙,一听贤母之教。遂相与合食,不分财异爨。作先祠、置祭器,以奉祖考。家庭之间,出内有法,长幼有伦,遇人有惠,待宾客有礼,於是贤母远迩皆称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