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80字。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胡焰
  一、导入
  (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生背诵课前搜集的诗句。)
  何时西湖最美?古人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真能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情深文美的《湖心亭看雪》,一起去领略冬日“雪湖”的美景。
  二、朗读
  (略。)
  三、情感铺垫
  作者张岱对西湖情有独钟,曾写过一本名为《西湖梦寻》的书,在《自序》中,他说“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还曾自命为“西湖知己”。可是,对自己如此心爱的西湖,张岱却曾作过一奇特的比喻(多媒体显示):
  “西湖……则为曲中名伎,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亵之矣。人人得而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请一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口述此段大意,教师肯定并补充;再请一两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将西湖比作靠唱曲为生,地位低下的“曲中名伎”,乍一看很是唐突,但接着往下读,作者对一般西湖游客的不满就渐渐明晰起来了:你们逛西湖,只是热闹一番,喧哄一阵而已!只是为了她名声大,凑热闹而已!这美丽的西湖,实在是被人轻慢了呀!真能领略西湖之美的,尘世之间,有几人哉?
  张岱还有一篇名文,叫《西湖七月半》,写月色最美的“七月半”之时杭州人游西湖的情景:天还未黑,湖边已游人云集,唱歌宴饮;等到月上东天,人们害怕城门将关,都纷纷离去,因而作者颇带调侃地在文中说:“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从此段来看,也可以说“杭人游湖,好名如潮,避湖如仇”,真爱西湖者,舍我其谁?伤心感慨,溢于言表。
  (生自由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感情。)
  四、引导探究
  1.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西湖情感的一个字——“痴”。
  2.“痴”在何处?
  (生各抒己见。)
  师归纳引申: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菊、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苏轼说“高处不胜寒”,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必然是孤独的。试想: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天色尚未破晓,“我”就冒着严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谁人能解?所以,“赏雪之情,无人领会”,只好“独往”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