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30个字。

  语文七年级下语文版第17课《苏州园林》学案
  学习目标:
  读课文,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说出本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学习过程
  一、学案导学
  1、分组学习五、六自然段,完成下列作业:
  (1)  概括段意并指出说明对象:
  (2)  指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
  (3)  指出说明方法和它们的作用:
  2、想一想: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这里,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3、从全文看,你认为课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4、这篇说明文语言既生动又准确,根据你的理解,能不能各举两例和同学交流一下。
  如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5、自我小结:
  二、问题探究,质疑创新:找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再读一读,再读一读,背一背。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了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可取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