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9110字。
12 师 说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句读之不知( ) (2)或师焉,或不焉( )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4)数罟不入洿池( )( )( )
(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 )
解析:本题训练的重点都是生字、难字、多音字、易读错字。
答案:(1)dòu (2)fǒu (3)zhuàn (4)cù ɡǔ wū (5)piǎo (6)tún zhì xù
2.“说”是古代__________中的一种文体,属__________的范围,可以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我们曾经学过这类文章,如 等。
解析:“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这类文章我们见过不少,如《捕蛇者说》《爱莲说》《少年中国说》等。
答案:散文 议论文 先叙后议 夹叙夹议 《捕蛇者说》
3.《师说》的作者是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__________,字__________,祖籍河北昌黎,世称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几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解析:该题考查我们对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
答案:韩愈 退之 韩昌黎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曾巩 古之学者必有师
4.自读课文,查看注释,试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解析:所选四句均是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第(1)句中注意“师”作动词,学习;“庸”:岂、哪,表反问语气。第(2)句中注意“之所以”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其”表揣测语气,翻译成“大概”;“此”指代上述原因。第(3)句中注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属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句读,不解惑”;“或……或……”属文言固定格式,译成“有的……有的……”。第(4)句注意“是故”译成“因此”;“不必”与现代汉语不同,译成“不一定”。
参考答案:(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3)(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学习,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4)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而已。
5.请试着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下面问题,完成对课文的梳理。
(1)求学的人为什么要从师学习?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是怎样看待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2)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3)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得出了什么结论?
解析:本题从作者论辩思路上设计问题,要求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意在让我们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熟读成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