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70字。
第 四 单 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10过小孤山大孤山
学法指导:
1、本文是作者被起用为夔州通判,赴任途中所作,作品中描绘了小孤山、大孤山两处景物的形象,请抓住关键语句,分析这两处景物的特征。
2、请参照文中注释,归纳总结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依乎天理,批大郤 ②今司马受戮,天理昭彰
B.①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②江西省人杰地灵。
C.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②在和太阳队比赛中,姚明发挥不佳。
D.①二山东西相望。 ②两军东西对峙。
4.下列加点“顾”的意义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A.顾吾念之 B.顾视无可置者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善刀而藏之 B.善哉!技盖至此乎?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文本阅读( 分)
(一)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7、《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 》,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 。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 )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 》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 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 市东南。
8、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信造化之尤物。 B.自数十里外望之
C.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 D.何功之有哉?
E.之二虫又何知?
9、翻译下列句子
(1)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二)阅读苏轼的《 》,然后回答文后各题。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歧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