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40个字。

  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语病剖析
  张德友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是著名作家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细读这篇文章,笔者发现此文竟病句连篇,漏洞百出。单看题目“生命与和平相爱”就觉得不顺,应是“让生命与和平爱”才比较顺。下面我结合原文对文中的病句进行分析。
  【原文】随便向一个中国人提犹太人,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纳粹的凶残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电影片段:<<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电影无情地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使我们的灵魂产生突然的压抑;但也感谢电影,使我们得以知道那段历史。今天,“迫害”“杀戮”那些往事不仅对于我们,即使对于犹太人本身——特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也遥远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痕迹。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以自己在诸多方面的出色表现,向人类证明着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巨大创造力。戴维•费尔斯汀就是我认识的一位美国犹太青年,这位青年现在北京从事美中文化交流。
  修改:1、“我相信他首先想到纳粹的凶残和我们熟悉的那些电影片段:<<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一句中“片段”应删去,因为“<<索非的选择>><<辛德勒名单>>”是电影,而不是电影片段。将“他首先想到纳粹的凶残”改为“他首先想到的是纳粹的凶残”这样读起来更顺。
  2、“电影无情地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这句前加上“这些”;“无情的”可要可不要,去掉读得更顺。此句改为“这些电影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
  3、“但也感谢电影,使我们得以知道那段历史。”这句用“但”表转折,转折应跟前一分句内容的相反、相对或者是相关的,而这一句转折的却与前一分句“电影无情地把我们与人类那段悲惨历史连接得如此切近,使我们的灵魂产生突然的压抑”内容衔接不紧。所以此句应删去。
  4、“今天,‘迫害’‘杀戮’那些往事不仅对于我们,即使对于犹太人本身——特别是他们中年轻的一代,也遥远到只剩下记忆中的一个痕迹。”一句中“本身”一词多余,删去。
  5、“这位青年现在北京从事美中文化交流。”改为“这位青年现在北京从事美中文化交流工作”
  我与戴维相识是因为他读过我的一部长篇小说。辅导他中文的老师有一次告诉我,说他本来是要以教读这部小说帮助戴维提高中文水平的,但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具备辅导戴维的能力,因为戴维阅读中文长篇小说的水平已以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而这个年轻人学习中文的全部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四年。
  6、“但他发现自己已经不具备辅导戴维的能力”这句夸张过度,因为“戴维阅读中文长篇小说的水平已以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只是说明戴维在阅读时语言文字方面没有障碍,无需辅导,并不能说明他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达到无需辅导的程度。因而这位中文老师仍具备辅导他的能力。
  戴维来了,深棕色头发、精干、灵活的高个子青年,一脸迷惑外人的天真快乐——我这样说是因为他除了天真和快乐,还有超出他同龄人的某种冷静与成熟。戴维说一口自然、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咬字准确自如,运用词汇贴切娴熟,使初次听他讲中文的人不免惊讶。他坐在你的对面、毫无卖弄意味地与你侃侃而谈,你则不断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叹服:你面对的的确是一个美国人,但这人的确说着类似中国标准播音员的标准汉语——如果说与播音员的标准略有不同,那是因为戴维的汉语语比播音本身更像生活。
  7、“一脸迷惑外人的天真快乐”这句让人觉得他的“天真快乐”的性格是用来“迷惑外人”假像,而“超出他同龄人的某种冷静与成熟”才是他真实的性格。这样表达出来让人觉得戴维是多么虚伪,善于伪装。而事实上作者要表达的应是戴维的“天真快乐”与“冷静成熟”是他性格中的两个方面,二者应是并列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