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40个字。
风筝
课堂教学时间:2009-12-14 班级:余杭区潘板中学703班教师:沈建国
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感知课文,探究从多角度解读课文意蕴;重点研读课文片断,体会文中描写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龙灯与风筝》“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学生交流放风筝的感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有感情朗读全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本文是写了一件鲁迅先生小时候粗暴阻止弟弟做放风筝,中年以后又对此深深自责的事。)
2.略说人物: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研读细节
1.找一找在这篇文章里能够体现我和弟弟在放风筝这件事上不同表现的的段落
2.朗读体会3、4节
3.分男女二组,结合第3、4节中的生动描写,分析探究物性格。
引导学生赏析第3节对弟弟“呆看、出神、惊呼、跳跃”,第4节“抓断、掷、踏”等
等描写性词语,并结合学生的表演体会
《风筝》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时间:2009-12-14 班级:余杭区潘板中学703班教师:沈建国
师:课前放歌曲《龙灯与风筝》(“三月三啊放风筝,风筝乘风上青云,只要风筝它不短线呀,风筝终要转回程...”)
师:一曲《龙灯与风筝》把我们带到了美好的童年,在座的许多同学都有放风筝的经历吧?你能回忆当时你放风筝的那份心吗?
生(纷纷回答):快乐的、愉快的、高兴的、舒服的……(老师板师关键词)
生1:老师,我觉得放风筝时,觉得牵着线放的不是风筝,是放飞希望。
师:好,从同学们纷纷回答,我知道了放风筝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但刚才这位女同学的回答与众不同,用“放飞希望”来含蓄地表达“快乐愉快”的意思,这样的表达很富有诗意。
看得出大家都体会到放风筝的快乐。可是,我们从《风筝》这篇课文中知道有一个人没有能感受到那份快乐,他是……
生(多人齐答):鲁迅的弟弟
师:对,鲁迅的弟弟没有感受到那份快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放幻灯)先看一看这节课的我们将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即学习的目标,请一位同学们朗读一下。
生:
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感知课文,探究从多角度解读课文意蕴;重点研读课文片断,体会文中描写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观,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师:我们先从整体上来感知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学会从整体感知记叙类的文章,要整体了解文章的时、地、人、事、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了解全文的写作上的特色。请大家听读全文,并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关于的事(幻灯展示)。
师:下面请哪二位同学能自告奋勇来朗读这篇文章,一同学读1-4节,另一同学读5-12节。
生:(二生)朗读
师:刚才二位同学读得很好,口齿清晰,特别是在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的节点上,能通过重音、节奏变化,读出感情。在后面我们赏析片断时再探讨。好,大家能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生:放风筝的事
生: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关于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的事。
生:本文是讲了鲁迅对自己自责的事。
生:本文讲了一件对孩童“精神虐杀”的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