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70字。

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圈点勾画。
3、 感悟亲情,体会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圈点勾画
教学难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写到过风筝的吗?(《春》“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诗中曾有“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可见“风筝”在孩子的心中是倍受欢迎的玩具。可在文学家鲁迅的眼里,它却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但不爱它,而且嫌恶它,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风筝》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二、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默读时遇到生字词圈点勾画,查字典。)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解释重要词语。
诀别   憔悴   荡漾    惊惶    风筝   堕  嫌恶  可鄙   瑟缩   虐杀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数量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