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10字。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灵宝二高 宋志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的课题是陶渊明的抒情言志散文《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文特点及地位:《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当以诵读为主线。在诵读中积累文言知识,品位诗句的意蕴,感知诗人的形象。而且一定要背诵检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寻记诵的科学方法。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背诵课文。
第二、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第三、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是本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另外由于我校为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的学校,语文文言基础不算好。如果连句意和文意都难以理解把握,一味要求背诵只会加重学生负担,没有实效。因此我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一个长期的重点来抓。
教学难点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学生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但辞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诗体,且为楚地方言,是一个学习难点。因此我在学辞时注意抓住它的特点,并结合具体句子同学生分析理解体会。而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对此难点我不作过多讲解,而重在让学生在诵读中自己去理解,我只做一些必要的点播。
二、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有的放矢,拿出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对象是普高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的学校,文言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因此,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1、自读法。《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