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80字。
第3课《山中避雨》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现代家_________、家、_________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答案:丰子恺 画家 文学家
2.“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_________写的《_________》。请你查阅资料写出这首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给加点字注音。
(1)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2)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 )
(3)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 )( )
(4)两女孩和着歌来唱。( )
提示:(2)中“嘈”不要读成“zāo”;(3)中“弄”在这里读“lònɡ”,不要读成“nònɡ”;(4)中“和”为多音字,在这里读“hè”,“应和”的意思。
答案:(1)liáo (2)cáo rǒnɡ (3)lònɡ cái (4)hè
4.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提示:(1)“闹”字用得非常妙,写出了当时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我拉着胡琴,两个女孩和唱着,三家村的青年们齐唱着,气氛热烈,人们无拘无束尽情歌唱。(2)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音乐使素不相识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共同唱出和谐、悦耳的歌声;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人与人的心更贴近。而这种和谐之美、真挚之美、氛围之美,作者在平时是无法感受到的。
参考答案:(1)“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又表现出作者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2)“没有尝过”,这里是以前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到。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即从“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至最后),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
(2)古语云:“乐以教和。”
提示:可以根据上下文去推测词语含义。
参考答案:(1)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6.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案:写作者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的情景。
7.文中作者将胡琴、钢琴、小提琴做比较,这样写有何用意?
提示:注意体会比较写作方法所起的作用。比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
参考答案: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更多的普通的人能够享受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