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30个字。
《苏州园林》复习纲要
1.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答: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着眼在画意。本文中心句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窗设计雕刻注意图画美,色彩搭配注意图画美。
3. 本文的结构顺序和内容顺序各是怎样的?
答:结构顺序是总——分——总。
内容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从第三节开始是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4. 第1段中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答:因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典范,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5. 第2段中的“败笔”一词换成“不足”是否合适?
答:不能。败笔是指绘画上的不足,突出苏州园林追求图画美。
6. 第4段中,“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本段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艺术指有自然之美(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有创造性(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绝不雷同(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因地制宜(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技术指按照标准来复制。
7. 第4段中,“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中的“这”指代什么?“也”是针对什么内容而言的?
答:“这”指“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针对于“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纲要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内容顺序与结构顺序各是怎样的?
答:本文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内容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结构顺序是总——分——总。
2. 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答:大自然的语言指物候现象,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 本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1-3段的作用)
答:第1段: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地说明了:物候学研究对象是物候现象。
1—3段: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地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物候和物候学。
4. 什么是物候现象?什么是物候学?
答:物候现象:同气候有紧密关系,可以帮助安排农事的自然现象。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5. 第4段,“活的仪器”指什么?
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
6. 本文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物候和物候学的?
答:1—3:物候、物候学的定义
4—5: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6—10:决定物候来临的重要因素
11—12:物候学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7. 第5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手法,具体、有说服力、准确客观、鲜明突出地说明了午后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8.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这样排列有什么作用?
答:有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它们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