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南安成功中学 洪义水
一、序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误导,传统语文观念的影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1、不重视学生青春期现状的研究
中学生正处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急剧变化,心理急剧发展,特别是性发育日渐成熟,而心理发展又相对滞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中学生情绪多变,易冲动,起伏不定,调控能力不强。若不加强教育引导,端正认识,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那么,消极情绪这种心灵垃圾就会乘虚而入,污染整个心态,降低学习和生活效率,恶化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心理疾病,扭曲人生。
2、没有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地位。
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立心理辅导及咨询机构,没有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没配专职教师执教,偶而搞个讲座,也是走走形式,摆摆花架子,谈不上科学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的建设,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进入,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又少,教育的真空地带,心灵垃圾很容易乘虚浸染,学生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3、不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结构的合理构建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质结构,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切实转变世俗“重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有的教师没有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或知之甚少,又不懂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道德,又怎么能言传身教,面对学生的“心理贫困”实施“心理扶贫”工程呢?
4、教师认识不足
有的小题大做,搞扩大化,事与愿违;有的视如草芥,不予重视,听之任之,结果都错过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后患无穷。
所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消除心理疾病,确保良好健康心态的形成,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