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6个字。
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齐市特殊教育学校 张敏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引导他们向积极方面发展,是一种颇具成效的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因势利导,给学生创造发挥所长的机会。心理学表明,优势动机是人的最强烈最稳定的动力。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面前的那些各方面都很差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求,渴求有机会表现自己身上被埋没的或被忽略的优势和长处。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大纲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实话实说、演讲比赛、辩论会、诗词擂台赛、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专题系列报告会等等活动,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其中的某项任务,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再把时间精力用到无益的事上。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以班级的系列报告活动为例,我们开展了 “美丽的中国,我可爱的家”活动。组织这项活动的同学收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并为其配上优美的文字说明(这些说明材料大多数是他们精选的名家散文),如介绍黄山,他们使用的解说词是徐迟《黄山记》中的内容;介绍天池,用的是《天山景物记》中有关的片段;介绍长江黄河,用的是《话说长江》和《话说黄河》的解说词。有的同学利用实物投影仪,给大家展示中国最高的山、最大的沙漠、最广阔的原始森林等。从学生所展示的详实、生动、有趣的材料来看,事前他们都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查阅了相当数量的资料,而有些资料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这些准备过程,使他们感受到了求知的乐趣,懂得了到图书馆去,与书本结成益友。
除了专题报告外,对学生更具挑战性的活动,还有辩论会和知识竞赛。我班的知识竞赛都与每年的会考相配合,请任课教师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告诉学生,由准备小组的同学,把它变成竞赛题并作好答案,竞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选择题几类。这些问题和答案虽然也是课堂上学过的,但因为换了一个形式,有了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先后搞的成语接力赛、文学常识竞赛,都很受学生欢迎,并促进了课堂学习。而辩论会则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以“做人该正直”和“做人不能正直”这次辩论为例,辩论双方为了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正确,无论是平时不大说话的女同学,还是一向咄咄逼人的男同学,都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作论据,并联系生活实际,正反双方进行论证,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互不服输。因此,双方在辩论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所长,只不过在长期的以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其优势和长处大多没被发掘,处于朦胧状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