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字。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分析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的特点,并由此折射出的作者心态。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和结构分析、名段赏析(略)
第二课时
课堂互动——深切的追问
生:文章开篇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下文又为什么出现一种静谧而略带感伤的意境?
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宁静
有以下几种说法:
1.南方革命风潮波及,作者向往火热的革命运动。不安于书斋生活的宁静。
2.与妻子关系不睦,夫妻吵架。(查日记可知)
3.与养父关系不睦,父子失和。(查家世可知)
生:我觉得都蛮有道理。但似乎又不够稳妥。
师:稳妥?是啊。我们要有一个稳妥的说法。以上几种说法,除第一种见诸教参,其他可能都是不太能登大雅之堂的说法。
朱自清曾被毛泽东主席夸奖过,那是在朱自清死后。朱自清是个优秀的传统的知识分子,他要捍卫的是精神的自由和学术的纯洁他绝不希望社会的动荡。而当时的社会民不聊生、动荡不安、血腥屠杀、人心惶惶,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朱自清的心绪能平静吗?能安心做学问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还记得苏轼在《赤壁赋》里的情感变化脉络?
生:苏轼在《赤壁赋》里经历了“乐——哀———达”的情感变化。
师:简洁,好。自然风物一直是作家的精神家园,甚至被称作是“诗人的第二情人”,作家总是依靠自然的恬静优美来抚平内心的创伤。这里也不例外。同学刚才问到——为什么下文又出现一种静谧而略带感伤的意境,现在应该很清楚了,他不过是借这片荷香月色来抚平他那颗惶惑不安的心。至于说到感伤,那是不可避免的,内心有深切忧患的人,再美的意境也要被他涂上感伤色彩。
生:作者欣赏完美景之后,心情应该是愉悦的,为什么最后又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师:你想过吗,——青蛙、蝉叫得厉害,那是它们的世界,“我什么也没有”不一定是我的遗憾,可能是不屑呢,我不愿参与到那份热闹中去,这是我的个人操守。夏夜也许适合青蛙、蝉这一类生物唱歌,但对于一个沉思的人,他不喜欢热闹,自然要说“我什么也没有”。他不喜欢闹嚷嚷的东西,无非是害怕这种动荡会带来精神上的压迫,会毁坏他自己的纯净空间。这对于一个崇尚精神自由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最不堪忍受的苦痛。
生:那作者回家之后还有妻子儿子,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