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30字。本资源包括详细教案、学案和音频朗读。是市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并尝试背诵。
2、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分析本诗的意境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精神之乡。那么当他离开康桥时,作者是怎样诉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吧!
一、初读——正音,感知诗歌的建筑美
做注音题。两生板演,(2分钟),订正,点讲,齐读字音,不会的难点写在积累本上。
1、正音:
漫溯(su )、朔月(shuo )、斑斓( lan )
长篙(gāo)、蒿莱(hāo)、嵩山(song )、枯槁(gāo)
记载(zǎi)、一年半载(zǎi)、载歌载舞(zài )、下载(zài )
河畔(pàn)、挑衅(xìn )
大家自由朗读一遍,一注意读准字音,二注意建筑美在具体的句子和每节的排列形式。
1分钟后,提问。
2、建筑美:诗歌的外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诵读,我们基本熟悉了这首诗歌,那么我们看看诗的外形,分析一下它在外部结构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共七节,每节两句四行,字数相近(每句字数6—8字,大致相等)、错落排列(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
四行一节、字数相近、错落排列
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而这便是建筑美。
二、范读——听录音,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1、指导朗诵:
①《再别康桥》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听录音的范读,仔细感受它的意境。
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歌也具有音乐美的特点,要认真感受他的断句、韵脚、节奏。
2、音乐美:本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哪里?提问。
提示:注意音乐美往往体现在有韵脚、韵律节奏、音步(几字一节)。
韵脚、叠音、音步、首尾回环呼应
本首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叠音词和叠韵词的使用。
诗中使用的叠音词有“轻轻”“悄悄”“油油”,叠韵词有“荡漾”“招摇”“斑斓”。这些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语调轻盈,音韵和谐,节奏舒缓,读起来朗朗上口。
(2)韵律的变化。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