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80字。
语文新授课教学案
17、安塞腰鼓
课型:新授课
17、安 塞 腰 鼓
一、课标要求:
1.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标解读:
1.能说明排比句式的特点,节奏气势与激情;
2. 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
三、学习目标:
1. 识记“戛然而止、瞳仁、羁绊”等词语。
2. 通过反复诵读能说明排比句式的特点、节奏气势与激情;
3. 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技巧,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
4.找出文章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做出评价。
四、重点、难点、疑点表述:
1.重点:反复感情诵读,能读出作品蕴含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说出排比句式的特点、节奏气势与激情;
五、学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语导引,出示目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成为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自从它在1992年北京亚运会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二)自学检测,及时反馈
1. 学生介绍作者:
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2.老师介绍安塞腰鼓: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