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0字。
濮阳市油田十八中初二语文《导学练》
主备人:韩宁利 审核:张广燕 綦嫦娟 王洪英 课时:3 总课时:
时间: 2011年 月 号
《诗两首》
学习目标:1、田间“街头诗”的节奏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战斗性和号召力。
3、领悟田间诗的寓正于反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一、 导入:由“街头诗”导入
二、 预习检测: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昭( ) 坚毅( ) 包扎( ) 奴隶( )
三、作者介绍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田间,生于1916年,安徽无为人。他的第一部诗集《未明集》。抗战开始后,作者写了一些鼓动性强、被成为街头诗的短诗。闻一多肯定作者是“时代的鼓手”,他的诗歌富于现实性和战斗性。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胡昭,诗人,祖籍河北宝坻县。1933年生于吉林省舒兰县。1947年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六纵队。1948年10月从不对调任中共榆林县委宣传部干事,年底调入《吉林日报》副刊组任编辑。1955年始,诗集《光荣的星云》《草原夜景》《小白桦树》相继出版;其中短诗《军帽底下的眼睛》为诗坛瞩目。
《军帽底下的眼睛》是诗人胡昭1952年12月写于朝鲜战场的。诗中没有着意渲染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从正面歌颂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志愿者战士形象,而是以战斗生活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个世界——战士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朗读:
五、问题研讨:
先小组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1、“使我们不去打仗”会有怎样的结果? 请用课文中的诗句回答
2、“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3、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
4、“看,这是奴隶!”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有何作用?
5、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动作用,这是为什么?
6、诗的开头“透过炮火,透过烟雾”,有何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