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730字。
第十三课 曹刿论战
高密市秋水中学 黄建
【课文导读】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高度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简练,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学习重点】
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
【学法指导】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学习时一是要加强文言文的朗读。通过朗读,找准语感,体会语言特色,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在朗读中背诵积累。二是对课文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理解本文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的写作特点。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请见( ) 又何间焉 ( ) 小信未孚 ( ) 牺牲玉帛( )
小惠未徧(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2.正确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3)公将鼓之(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 今义( )
(2)小大之狱 古义( ) 今义( )
(3)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 今义( )
(4)牺牲玉帛 古义( ) 今义(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 ,这部书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二、精段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9.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10.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夫战,勇气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