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80个字。
23、《马说》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
1、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注音:
祗()骈()尽粟()一石()槽枥()
2、解释字词
祗:骈死:一食:虽:
且:等:安:材:
通:外见:策之:执策:
3、翻译句子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二、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三、初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四: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用原句回答)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