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教师的角色
——培养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角色认同感
中国教育报于1999年9月1日、2日连载了其编辑部组织人员历时一年对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进行的大调查报告。本调查报告反映了许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教育专家对此曾用一句话概括: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沟通的大门在缩小。这似乎危言耸听,但却真是一针见血。然而在信息时代,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学生与老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因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
现代教育的总目标应该是育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主要包括: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情感为主教育观及四大支柱教育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积极转变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现代教育才能得以成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下个世纪民族的命运。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及教师角色成决定现代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的角色转换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不仅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从以上意义上说,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是时代是要求,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体现。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新时代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师角色才能真正实现转变。
1、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型教师的职责应当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