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70字。

  《西地平线上》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
  ②对悲剧式美丽的感性体验;英雄情感的体验与认同。
  2、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
  ②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3、内化与迁移:
  萃取、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形诸文字。做到既能进行审美体验,又能进行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的能力。
  2、体验几次日落内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1、品味和评价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转向人文思想表现的语言艺术。
  2、分析文中对罗曼罗兰塑造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教具准备:音乐《我心永恒》歌曲。
  课时安排:1
  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回顾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关于村庄外景的描写内容;教师点出几个带“大”字的词语,引出西部旷远广博的特点。
  2、教师抒情性导入:大西北的旷远、辽阔、苍凉、岑寂、广漠、蛮荒……无不体现一个“大”字。大西北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有秦汉明月、千年关阙,有搅云长幡,有羌笛之怨。久远的丝绸之路、伟大的敦煌壁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她特有的神秘,对人充满了诱惑。大多数人去到大西北,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庄严。我们今天来学习  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来体验大西北的日落,体验世间的“大美”。
  二、学生浏览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三、学生谈课文主要写作内容,找出写日落的主体部分,完成段落划分(本文结构很清楚,学生不用教师指导,应该能轻松完成。如果有学生将第二部分分成三段,教师予以肯定)。
  1、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落日印象。
  2、第二部分(2—23节)分写三次落日。
  3、第三部分(第24节)结束全篇,照应开头。
  四、学生谈第一部分写作的必要性。
  1、提出“世间有大美”,引出写作的主体,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备于与结尾照应。
  2、师生讨论“我每年去一趟新疆”一句的作用。
  ①写去的次数多,使得观察落日机会多、欣赏三次落日的体验才显得真实可信。
  ②去的次数多,对大西北的体验才够深刻。这样落日与其它景物相比才有可能,与其它地区相比才有可能,“世间有大美”才有所依附。
  五、研读第二部分师生互动过程:
  1、师:写景最重要要注意什么?
  生:抓住特征。
  师:本文写日落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