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90个字。

  龙集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备课教师:尹寒总计25-26课时学生_____________
  课题:台阶课型新授教学时间: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一、知识链接:
  (一)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著有小说集《台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入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之后迅速成长。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年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字词积累
  1.凼(dànɡ):(方言)水坑。
  2.茬(chá):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或根。〔注意与“茌”(chí)的区分〕
  3.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4.低眉顺眼:谦恭服从的样子。
  5.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地方,公开场合。
  6.晌(shǎnɡ)午:中午。(注意“晌”与“响”的区别)
  7.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8.硌(ɡè):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三)文体常识: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小说的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感情,烘托、渲染气氛。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概述介绍,可以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作具体形象地描绘,也可以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
  小说的篇幅:长篇、中篇、短篇。
  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并完成下列题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4、给文章分段,写出段意。
  全文共31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台阶曾给家人带来满足,可是父亲认为台阶低。
  第二部分(9~16段):写父亲为造新屋新台阶辛勤劳动,攒钱攒物。
  第三部分(17~23段):写父亲在造新屋新台阶时的艰辛。
  第四部分(24~31段):住进了新屋,有了值得自豪的台阶,父亲却老了。
  5、初读课文后,你有哪些想法?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