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乡愁》课堂实录
上课班级: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九(8)班
执教者: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邱慧(衢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整理者:郑建周
说明:仅凭借课堂笔记和回忆整理而成,肯定多有疏漏之处,遗憾!
《乡愁》教学目标:
1、 理解内容,借助朗读,感受诗歌感情。
2、 品析意象,体会诗中独特的乡愁。
教学重点:品析意象,体会诗中独特的乡愁。
课前互动:学生自我介绍
一、 导入
师(相当深情):同学们,有一位台湾诗人,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他就是(声音延长,停顿)余光中。1972年的一个深夜,离开大陆二十三年已经四十岁的余光中感到回乡无望,于是仅仅20分钟,一首小诗就从她的笔端缓缓流出:(播放《思乡曲》,教师深情朗诵。朗诵完毕,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被深深地感动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
师:刚才在听朗诵时,同学们非常专注的眼神已经告诉老师,你们被这首诗打动了,那能不能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呢?
生1:有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对妻子的爱
生2:有对祖国的,对母亲的爱
师:感受得很好。还有吗?
生:回家无望时,对祖国的眷恋。
师:很好。同学们,余光中说过,“一首诗,如果不加以朗诵,就体会不到隐含在其中的深意。”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
生:全班朗诵。
师:现在同学们的体会会更深入些了吗?
生:在第一节中,我体会到余光中希望看到母亲,对她有恋恋不舍的情感
师:是啊。余光中在少年时只身到四川求学四年,渴望与母亲团聚。
生:在第二节当中,我读出她对新娘的眷恋。
师:不错。余光中在成婚后两年,就到美国讲学,从此生活在异国他乡。
生:我在第三节中读出了诗人悲伤的情感。
师:嗯。诗人在30岁那年,他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悲伤是难免的。
生:我在第四节中还读出了诗人渴望两岸同意的心情,思念家乡。
师:哦,是的。1949年,诗人离开大陆来到台湾,那年21岁,思念从此生根。从刚才同学们的感受与品析中,我们读出了诗人在诗中隐含:
思念母亲 想念妻子 怀念母亲 思念祖国 的情感。《乡愁》是很温暖的一首诗,让我再次自由朗读诗歌
生:全班都很动情地朗读
师:大家知道吗?老师发现在读的时候,这位同学读得特别认真,你来试一试好吗/
生:读完(该生读得很不错,感情把握也到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