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70个字。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体会文章大意。
  2、分析唐雎、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3、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体会唐雎不畏强权,敢于为国牺牲的优秀品质,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分析唐雎、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简介文学常识:
  1、介绍《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投影出示下列字词,强调下列字音:
  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
  祲(jìn)缟(gǎo)傀(guī)挠(náo)
  2、教师根据多媒体演示文稿,与学生一起把握课文的重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3、教师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
  (2) 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